春天是万物复苏,春暖花开,本该是「向前走」的季节,却被自律神经失调打乱身体的节奏?阳明交大附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谢炳贤表示,春天日夜温差大、风大、空气中的悬浮微粒等因素,导致很多人容易自律神经失调,可透过规律作息、晒太阳、深呼吸冥想、补充镁与维生素B群、规律运动来改善。
谢炳贤在脸书专页「守护家人的带刀侍卫谢炳贤医师|宜兰神经外科推荐礁溪诊所阳明医院颈椎腰椎微创手术」发文指出,春天的温差极大,早晚只有15度,白天却飙升到25度,甚至30度,这种变化让身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与自律神经,处于高压状态,导致体内平衡被打乱,进而产生疲惫、头晕、心悸等不适。冬天的日照短,身体习惯了较长的黑夜,而春天日照逐渐变长,这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,导致晚上难以入睡、睡眠品质下降,进而影响自律神经稳定。
谢炳贤说,春天多风,容易影响人体,让交感神经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,导致容易紧张、焦虑、心悸、血压波动,进而影响身心平衡。此外,花粉、尘螨、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在春天大幅增加,让许多过敏体质的人容易鼻塞、打喷嚏、眼睛痒。过敏会让免疫系统过度活化,进一步影响自律神经的稳定,加重疲惫感与精神不济。这些环境变化影响脑内血清素,与皮质醇的分泌,导致情绪不稳定、焦虑、忧郁、易怒,这也是自律神经失调的常见原因之一。
春天自律神经失调怎么办
●规律作息调整生理时钟:春天自律神经失调常与睡眠问题有关,诶建议每天固定时间睡觉与起床,即使是假日也不要睡过头,以免影响生理时钟。然后我也推荐,晚上可以泡热水澡、听轻音乐,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,提高睡眠品质!
●每天晒太阳稳定血清素:日照可以调节血清素,提升好心情。我建议每天安排晨间或午间散步,让阳光帮助调节自律神经,减少焦虑感与情绪起伏。另外像快走、瑜伽、伸展操这类运动,都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,帮助身体放松,缓解焦虑与疲劳。建议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,让身体循环更顺畅。
●深呼吸与冥想放松交感神经:当你觉得心悸、焦虑时,建议可以试试腹式呼吸法,也就是吸气4秒→停留2秒→缓慢吐气6秒,这种深呼吸能降低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,帮助身心回归平衡,也可以搭配瑜伽或冥想,效果会更好。
●饮食调整补充镁与维生素B群:建议多摄取富含镁、维生素B群、Omega-3的食物,帮助稳定神经系统,包括香蕉、坚果,还有鱼类,跟绿色蔬菜。另外提醒,也要少吃咖啡因、加工食品、糖分过高的饮食,避免刺激自律神经,使症状加重。
●规律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:春天适合温和运动,如骑脚踏车、慢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