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,我国罹患糖尿病的人口约有257万,也就是10个人里面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。内分泌代谢科医师陈洁雯指出,有研究发现,「快走」可以降低高达40%的第二型糖尿病风险,当步行速度达到每小时4公里(相当于每秒走约1.5步)开始有效,而且走得越快越好。
陈洁雯发文指出,除了高糖、高热量、少纤维的饮食外,「缺乏运动」也是现代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。然而,许多朋友因为生活忙碌,难以腾出时间,有没有什么简单又不耗时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糖尿病呢?答案就是「快走」。
快走分泌「脂联素」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风险
根据2023年发表于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的研究指出:快走是一项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,还能显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。原因在于「快走」会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「脂联素(Adiponectin)」,而脂联素在身体内主要负责这两项工作:
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:使血糖更容易进入肌肉细胞中利用,促进糖类代谢,减少糖类变成脂肪堆积造成肥胖。
增加脂肪酸的消耗:促进肌肉细胞能更快速消耗脂肪酸,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浓度。
也因此,快走的人拥有更高的肌肉量,更低的体脂肪。更重要的是,快走还能让肌肉组织更快地代谢掉自由基,降低身体的氧化压力。综合以上观点,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自然就大幅降低。
走得越快,第二型糖尿病风险越低
陈洁雯说,此篇研究显示,当步行速度介于每小时4公里至8公里之间就算是「快走」。当步速达到每小时4公里,换算下来相当于每秒走约1.5步时,就已经有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。而且研究还发现,走得越快风险越低;只要走得快,即便走的不多,也一样有效。
她总结,「快走」不需要昂贵的装备或器材,随时随地、任何时刻都能轻松实行。对生活繁忙、没有运动细胞或不喜欢剧烈运动的朋友来说,这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选择。无论是在上下班的途中,还是周末的闲暇时光,我们都可以随时养成「快走」的习惯,不仅能增强体力,还能有效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,何乐而不为。